Holiday
HSS人C403A T7T8T9
本課程將透過文學理論、資料庫運用、訪談與紀實影像分析這四種方法,讓同學們練習如何形成一個具有觀點、具有證據且具有 說服力的論述。本課程除了以此進行學術論述,也期待這樣的練習能在策展、提案等應用端有所幫助。由於本課程著重研究方法 概念的理解與分析實作,將側重兩個向度:一、這四種方法概念、研究取向的介紹。二、在這些概念下進行文學作品、訪談練習 與影像分析、資料庫運用的練習與思考。
Course keywords: 文學理論, 資料庫運用, 訪談法, 紀錄片,攝影 literary theory, databa<x>se, interview method,documentary, photography 一、課程說明 本課程將透過文學理論、資料庫運用、訪談與紀實影像分析這四種方法,讓同學們練習如何形 成一個具有觀點、具有證據且具有說服力的論述。本課程除了以此進行學術論述,也期待這樣的練習 能在策展、提案等應用端有所幫助。由於本課程著重研究方法概念的理解與分析實作,將側重兩個向 度:一、這四種方法概念、研究取向的介紹。二、在這些概念下進行文學作品、訪談練習與影像分 析、資料庫運用的練習與思考。 二、指定書目 李昂,《花季》(台北:洪範,1985)。 李道明,《紀錄片:歷史、美學、製作、倫理》(台北:三民,2013)。 洪伯邑主編,《田野敲敲門:現地研究基本功》(台北:台灣大學出版中心,2021)。 邱常婷,《怪物之鄉》(台北:聯合文學,2016)。 陳雪,《惡女書》(台北:印刻,2018)。 郭佩宜、王宏仁主編,《田野的技藝:自我、研究與知識建構》(台北:左岸,2006)。 趙恩潔、蔡晏霖主編,《$790;反田野:人類學異托邦故事集》(台北:左岸,2019)。 夏曼·藍波安,《大海浮夢》(台北:聯經,2014)。 張照堂,《揮手的姿勢:看·不見·張照堂》(台北:時報,2000)。 賴俊雄,《批判思考: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》(台北:聯經,2020)。 畢恆達,《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》(台北:小畢空間出版社,2020)。 關曉榮,《八尺門:再現2%的希望與奮鬥》(台北:南方家園,2013)。 霍德華貝克(Howard. Becker)著,郭姿吟、呂錦媛譯,《這才是作研究的王道》(台北:群學, 2009) 約翰伯格(John Berger),吳莉君譯,《觀看的方式》(台北:麥田,2021)。 蘇珊桑塔格(Susan Sontag),黃燦然譯,《論攝影》(台北:麥田,2022)。 沈可尚,﹤築巢人﹥(紀錄片,2013)。 吳耀東,﹤在高速公路上游泳﹥(紀錄片,1998)。 三、參考書目 王慰慈等主編《台灣當代影像:從紀實到實驗1930-2003》台北:同喜文化,2007。 邱貴芬《看見台灣:台灣新紀錄片研究》台北:台大出版中心, 2016。 阮義忠,《攝影美學七問:與陳傳興、漢寶德、黃春明的對話錄》台北:有鹿文化,2016。 林建光、李育霖主編,《賽伯格與後人類主義》台中:中興大學,2013。 林木材《景框之外:台灣紀錄片群像》台北:遠流,2012。 張照堂,《影像的追尋:台灣攝影家寫實風貌》台北:遠足文化,2015。 張昌彥、李道明主編《紀錄台灣:台灣紀錄片研究書目與文獻選集》(上、下二冊)台北:文建會, 2000。 單德興,《薩伊德在台灣》台北:允晨文化,2011。 黃心雅主編,《生態文學:環境、主體與科技》高雄:中山大學,2015。 蔡振興,《生態危機與文學研究》台北:書林,2019。 郭力昕,《再寫攝影》台北:田園城市文化,2013。 游惠貞《誰在詮釋誰:紀錄片的政治學》台北:遠流,2000。 廖金鳳,《台灣紀錄片「前史」:紀實影像、家庭電影到紀錄片》台中:國立台灣美術館,2008。 劉開鈴、游素玲主編,《Judith Butler的性別操演理論導讀》台北:五南,2012。 謝國雄等著,《以身為度 如是我作: 田野工作的做與學》,台北: 群學,2007。 唐荷,《女性主義文學理論》台北:揚智,2003。 巴特·摩爾-吉爾伯特(Bart Moore-Gilbert),《後殖民理論》台北:聯經,2004。 弗朗茲·法農(Frantz Fanon),《黑皮膚,白面具》台北:心靈工坊,2007。 泰瑞·伊格頓(Terry Eagleton),《理論之後》台北:商周,2005。 約翰伯格(John Berger),《影像的閱讀》台北:麥田,2017。 約翰伯格(John Berger),《另一種影像敘事:一個可能的攝影理論》台北:麥田,2016。 托麗·莫(Toril Moi),《性 / 文本政治:女性主義文學理論》台北:巨流,2005。 維吉尼亞·吳爾芙(Virginia Woolf),《自己的房間》,台北:天培,2018。 四、教學與評量方式 1. 每位同學(每小組)負責一次文本的分析與討論,老師將協助確認分析主軸。 2. 本課程沒有期中、期末作業。由於每周課程會有相關概念的小小練習,修課同學必須繳交當周課 堂小作業。 3. 評量標準:出席率(20%)、導讀(20%)、課堂作業(60%) 五、課程安排 第一周 課程驅動力 游美惠,﹤內容分析、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:在社會研究的運用﹥,《調查研究》8,2000,頁5- 42。 第二周 文學理論與文本分析:女性主義 賴俊雄,﹤女性主義﹥,《批判思考: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》(台北:聯經,2020),頁353-402。 練習文本:李昂,﹤有曲線的娃娃﹥,《花季》(台北:洪範,1985)。 第三周 文學理論與文本分析:後殖民理論 賴俊雄,﹤後殖民理論﹥,《批判思考: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》(台北:聯經,2020),頁403- 440。 練習文本:楊隸亞,《男子漢》(台北:時報,2022)。 第四周 文學理論與文本分析:性別理論 賴俊雄,﹤性別理論﹥,《批判思考: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》(台北:聯經,2020),頁441-476。 練習文本:陳雪,﹤尋找天使遺失的翅膀﹥,《惡女書》(台北:印刻,2018)。 第五周 文學理論與文本分析 賴俊雄,﹤後人類主義﹥、﹤生態批評﹥,《批判思考: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》(台北:聯經, 2020),頁486-507。 練習文本:邱常婷,﹤八月的鬼﹥,《怪物之鄉》(台北:聯合文學,2016)。 第六周 紀實影像分析 約翰伯格(John Berger),吳莉君譯,《觀看的方式》(台北:麥田,2021)。 練習文本:關曉榮,《八尺門:再現2%的希望與奮鬥》(台北:南方家園,2013)。 第七周 邀請學者專家演講 講題:攝影之聲 第八周 紀實影像分析 蘇珊桑塔格(Susan Sontag),黃燦然譯,《論攝影》(台北:麥田,2022)。 練習文本:張照堂,《揮手的姿勢:看·不見·張照堂》(台北:時報,2000)。 第九周 紀實影像分析 李道明,〈什麼是紀錄片〉、〈紀錄片創作實務概論〉、〈紀錄片的製作倫理〉,《紀錄片:歷史、 美學、製作、倫理》(台北:三民,2013)。 練習文本:沈可尚,﹤築巢人﹥(紀錄片,2013)。 第十周 紀實影像分析 郭力昕,〈第一部 紀錄片的政治性與去政治:理論與歷史〉,《真實的叩問:紀錄片的政治與去政 治》(台北:麥田,2014),頁27-114。 練習文本:吳耀東,﹤在高速公路上游泳﹥(紀錄片,1998)。 第十一周 專題演講 講題:紀錄片作為一種方法 第十二周 訪談習作 洪伯邑主編,《田野敲敲門:現地研究基本功》(台北:台灣大學出版中心,2021)。 小組訪談練習一:食物 第十三周 訪談習作 郭佩宜、王宏仁主編,《田野的技藝:自我、研究與知識建構》(台北:左岸,2006)。 小組訪談練習二:偶像 第十四周 訪談習作 趙恩潔、蔡晏霖主編,《$790;反田野:人類學異托邦故事集》(台北:左岸,2019)。 小組訪談練習三:寵物 第十五周 資料庫運用練習 畢恆達,《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》(台北:小畢空間出版社,2020)。 練習文本:碩博士論文、期刊論文資料庫運用 第十六周 資料庫運用練習 Howard S. Becke著,郭姿吟、呂錦媛譯,《這才是作研究的王道》(台北:群學,2009)。 練習文本:報刊資料庫運用
MON | TUE | WED | THU | FRI | |
08:00108:50 | |||||
09:00209:50 | |||||
10:10311:00 | |||||
11:10412:00 | |||||
12:10n13:00 | |||||
13:20514:10 | |||||
14:20615:10 | |||||
15:30716:20 | |||||
16:30817:20 | |||||
17:30918:20 | |||||
18:30a19:20 | |||||
19:30b20:20 | |||||
20:30c21:20 |
Average Percentage 85.73
Std. Deviation 5.52
HSS文學與創作學程必修、HSS文化研究學程。本課程為16 週課程。
-
-